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固碳故事 > 正文

神农架观鸟热 秘境精灵引客来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杜华 王品
专业号:林森
2025/7/1 11:46:35

湖北神农架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其壮美的风光吸引着游客,更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备受瞩目。在这里,摄影家们用镜头捕捉四季不同的鸟类风采:春天锦鸡翩翩起舞,夏日戴胜花枝招展,秋天金雕翱翔天际,冬季角雉悠然自得。

5月11日,世界上最小的鸭子——棉凫首次现身大九湖湿地,展示了神农架林区独特的生态魅力。从2019年首届“神农架杯”观鸟赛启动至今,这片原始秘境通过5届观鸟赛事的持续探索,构建起完整的鸟类本底数据库,打造了“观鸟 ”生态经济新模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片

丝光椋鸟

观鸟赛事:

从科研监测到全民守护的生态革命

2019年首届神农架观鸟赛启动时,当地仅记录到鸟类378种;2024年第五届赛事落幕时,记录到的鸟类增加到470种。鸟种记录增长的背后,是科学监测体系与公众参与的深度融合。每届赛事中,来自全国的专业队伍与民间观鸟爱好者协同作战,通过视觉识别、声纹识别、卫星追踪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全方位的鸟类动态监测网络。中华秋沙鸭等92种新增鸟种的发现,正是“科学 民间”双重监测的成果。

图片

林间观鸟

观鸟赛事提升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引导下,曾经的捕鸟者转化为护鸟员,他们凭借对鸟类习性的深刻理解,成为观鸟向导和科普讲解员。红坪镇红河村“80后”村民卢宝坤便是典型代表。小时候家里穷,他就悄悄在林子里下套捉鸟,拿到镇上去卖。前些年在林区政府奖补政策支持下,他建起了“穿洞子”观鸟基地,办起了民宿,民宿每天可接待20位客人,今年5月份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护鸟实现了增收。这种转变折射出神农架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守护的治理智慧——通过设立生态护林员、生态公益岗位等,累计将1.2万名当地居民转化为生态卫士,实现保护力量的本土化扎根。

观鸟赛事体系也在持续进化。从最初单纯的物种记录,发展为涵盖鸟类行为研究、栖息地评估、迁徙路径分析的综合性科研平台。2024年,借助5届赛事收集的近万份观测数据,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神农架鸟类分布和迁徙的三维热力图,为全国鸟类研究提供了样本。这种“赛事 科研”的模式,使观鸟活动超越了传统自然体验的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载体。

观鸟经济:

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

在阳日镇万福村,观鸟科普基地已成为“生态变现”的典范。这个投资50万元建设的基地,巧妙利用自然地形打造出池塘、悬崖、树桩等多样化生境,有4个观鸟点,每个点都安装了监控,30米外建有2个观鸟大棚,设置了46个专业拍摄机位,每年吸引3000余名摄影爱好者。74岁的基地负责人杜克定说,旺季时月收入突破5万元,是过去务农收入的5倍。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神农架“观鸟 ”模式的系统设计:当地政府制定基地建设标准,给予每个验收合格点5万元奖励;神农架实施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候鸟栖息地保护工程;文旅部门开发观鸟研学精品线路;林区文联每年组织爱鸟护鸟宣传、开展基地管护要点培训等活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图片

棕腹柳莺

这种价值转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观鸟线路沿线的10多个行政村,通过“生态积分制”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红坪镇通过观鸟旅游收益反哺生态修复,3年新增鸟类食源植物300亩。数据显示,观鸟经济每产生1元直接收入,就能带动7.8元生态保护投入,形成“资源增值—收益反哺—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

得益于观鸟活动,神农架观鸟、观星、观云、观兽等特色科普旅游项目加速兴起,“观鸟经济”持续火热,以“神农架观鸟”为品牌的“寻找鸟类踪迹、完善配套设施、组织观鸟活动、接待观鸟者”等观鸟元素,为生态旅游增添了新业态和吸引力,观鸟爱好者、鸟类研究者纷至沓来,带动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科普研学等产业蓬勃发展,“观鸟经济”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观鸟科普:

现代版的天人合一智慧

近年来,神农架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以观鸟赛事活动为载体,打造观鸟科普基地和研学线路,吸引自然爱好者与科研团队涌入,带动了生态民宿、向导服务、文创产品等产业链延伸。村民从伐木者转型为护鸟人,通过培训成为生态导游,收入结构从单一农业转向“观鸟 服务”的复合模式,同时以鸟类保护反哺社区发展,形成“护鸟—增收—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图片

红腹锦鸡

神农架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态哲学: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红坪镇红举村党支部书记彭鸿是当地最早的“鸟导”,2021年至2022年,每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她就会到自家山里投食,自然而然打造了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观鸟点。后来,她还栽了树桩、摆放假山、挖了水池,给鸟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现如今,彭鸿不仅带动村民参与到观鸟行业中,还因此爱上拍鸟,成了拍鸟“大咖”。

随着“每片羽毛都是自然诗行”的生态美学深入人心,神农架正在形成独特的生态伦理。目前,神农架已建成运营10个观鸟科普基地,培育10条观鸟研学精品线路。中小学校将观鸟纳入自然教育课程,孩子们通过“认领鸟巢”活动建立生命认知;民间成立“神农架爱鸟护鸟”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神农架“鸟叔”陈光海用40年时间让300种飞羽惊艳出圈等。这种文化浸润,使生态保护从制度约束升华为生态自觉。

图片

蓝喉太阳鸟

这里每年10万只候鸟的振翅,不仅编织着生物迁徙的壮丽史诗,更激荡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从观鸟赛事到生态经济,从技术监测到文化觉醒,神农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图片由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图片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阅读 8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