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湿地”说的是江苏省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2009年,管理站成立,冯育青即任站长。至今,冯育青堪称苏州湿地保护领域的“数据库”。作为苏州市专家咨询团成员,他是苏州湿地保护与建设领域的灵魂人物。
湿地保护工作涉及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规划,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等,两个“监督管理”的责任和难度都非常大。
抓住湿地资源管理这一关键问题,冯育青带领团队创新思路和方法,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两相宜的“苏州路径”,在提升了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诗与远方”的完美结合。
冯育青对创新的理解是: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创新的基础,掌握客观规律的“方向盘”,谋划一个推进一个,久久为功。
开辟经济发达地区湿地管理的苏州路径
苏州地处通江达海之地,是中国经济版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可谓寸土寸金。早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围垦和基建,曾导致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如何有效发力,遏制湿地资源减少和退化,成为冯育青的关注点。
2010年,冯育青抓住苏州市委推出《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契机,大力推进湿地管理立法和规划工作。冯育青带领管理站工作人员穿梭于水乡的每一个角落,用双脚丈量每一寸湿地,调查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研究起草《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提出“重要湿地保护范围”概念,在全市划定102个市级重要湿地,创新性增设了湿地征占用审核行政许可。通过对重要湿地开展征占用审核,有效遏制了随意侵占湿地的行为。近年来,苏州湿地资源总量逐步稳定。
2012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全国较早出台《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促使苏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根据《条例》,每年对苏州市172个湿地村、32个水源地村进行生态补偿,补偿资金达1.5亿元。
苏州为全国湿地保护立法和依法行政提供了有益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立法期间,国家林草局专家组两次赴苏州调研。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冯育青作为全国唯一的基层代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立法座谈会,这是对苏州湿地保护成效的认可。
作为《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起草组组长,冯育青主持编制了《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起草了《市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苏州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意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标一流管理水平,管理站对推动苏州湿地保护工作有效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功不可没。
构建部门联动湿地管理的苏州特色
湿地保护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
冯育青告诉记者,管理站成立之初,争议最多的是“一片湿地,已有多个部门在管,为何还要再加一个管理部门?”冯育青赴相关部门走访调研,抓住问题的“牛鼻子”,通过充当“沟通官”的方式,将湿地涉及水、生态、动植物、微生物、环境等综合性特点及相关政策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终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如今,全市多个职能部门呈现了携手保护湿地资源的和谐氛围。
规划项目过去是先到国土部门审核规划用地范围。冯育青提出融合湿地保护红线与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红线、使建设单位在立项早期规避风险的设想。
冯育青带领管理站历时一年,将《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界定的102个市级重要湿地边界范围制作成“图形化、数据化”的苏州湿地资源分布图,他们在国土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将边界线一条一条比对、调整,最终实现了两条红线的有机整合。
现在,在铁路、高速、轨交等重大建设项目中,管理站都依法提前介入,参与制定和优化线路方案,规范办理各类湿地占用审核手续,尽可能减少湿地的占用。2023年,苏州把湿地保护和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内容纳入“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
吸引人才投身自然教育的苏州方法
2012年,管理站在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办“湿地自然学校”,这是苏州第一处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
“开办湿地自然学校的想法,最早是陪女儿玩的时候想到的。”冯育青回忆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但感觉公园里的自然活动很单一。要知道,自然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天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素养,实现均衡发展。”
湿地自然学校成立之初,没有专业的老师,冯育青就带领管理站工作人员先学习后培训志愿者。随着自然教育活动场次增加,冯育青萌发了请专业人士做专业事的想法。
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真实体验,开启了冯育青湿地自然教育的创新之旅。
经过10年的探索,管理站创建了“行业引导 企业运作 志愿者助力”的湿地自然学校发展体系,核心就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然教育人才队伍。
管理站积极发挥行业监督优势,为湿地自然学校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和网络。他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助苏州市林学会环境教育顾问制度,从社会招募专家,持续为湿地自然学校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在苏州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成立实训基地,为全国近400家湿地公园提供专业人才培训。
近年来,为稳定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冯育青积极与苏州市人社局协商,创新性提出开设自然教育人才职称申报,并在全市建立湿地星级讲师评估制度。他还推动将生态讲师、宣教课程方案、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市湿地公园考核评价体系,让湿地人才有更多的表现和发展空间。
如今,苏州的湿地自然学校讲师已有20余人获批林业专业技术职称,19人获得星级讲师称号,成为全市湿地自然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近3年,他们开展1109次的自然教育活动和347次的主题宣传、研学等活动,受益群众16.3万余人次。
2020年,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获得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今年4月,苏州正式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国家提名。冯育青憧憬有一天,当人们到苏州旅游,欣赏名满天下的古典园林时,能爱上自然教育课程,读懂苏州关于自然的另一面。
冯育青说,苏州发展史是一部城市与湿地共融共生的历史,湿地对苏州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和文化价值,更在于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孔祥瑞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