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业界动态 > 碳中和动态 > 正文

专家观点|杜祥琬: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

媒体:新京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2/8/8 11:28:14

图片

8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在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能源的故事和双碳目标》的演讲。

杜祥琬在演讲中从人类社会对薪柴、木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数次发现谈起,介绍了人类社会随着各类能源使用而发生的剧变。他表示,要正确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就双碳目标的意义,杜祥琬提出,这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战略定力。

杜祥琬也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为此,他提出了节约提效优先战略等八大战略。杜祥琬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我们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张春昱 摄

正确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

杜祥琬从人类社会对薪柴、木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数次发现谈起,介绍了人类社会随着新型能源使用而发生的剧变。杜祥琬提出,传统化石能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提出了高效、洁净利用的挑战,“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煤炭是第一贡献者,所以首先要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从长远看,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也是对它的根本制约,人类需要早做准备”。

具体到我国的能源情况,杜祥琬在演讲中表示,需要正确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他说,一提起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通常会听到“富煤、缺油、少气”这六个字,仅就化石能源而言,这样总结尚且说得过去,然而却忽视了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祥琬表示,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并可通过现代工业化手段进行利用。古有水车灌溉农田,现如今,水电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在古代,秸秆既是燃料也是牲畜的饲料,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村常见的农林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转变为了纤维素乙醇、生物天然气、有机肥料、清洁电力等各类产品。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杜祥琬指出,能源低碳转型,要让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拥有丰厚的资源基础,只有强调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大力地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风光等新型能源虽好,但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缺陷,会导致电网供应出现不稳定。就此,杜祥琬表示,需要将风光与储能技术相结合,与智能电网相结合,要让新型电力系统不仅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绿色低碳。

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外,还包括核能。杜祥琬在演讲中介绍,二十世纪初,人们了解到了核的结构与核反应,有了核裂变、核聚变的概念。目前核能发电在中国电力生产中仅占4.9%,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杜祥琬表示,未来一次能源的主流均可概括为两种类型的核聚变,一类是太阳上的核聚变,即太阳能。广义的太阳能包括光伏、光热,实际上,风能、生物质能也都来自于太阳能。这些能源是清洁、低碳且可再生的;第二类为地球上的受控核聚变,也称为人造太阳,目前已做出实际贡献的核能是基于核裂变反应堆的核电站,业内正在突破人造太阳受控核聚变。

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

杜祥琬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积极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将对保护地球家园做出重要贡献。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杜祥琬介绍道,202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7%。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16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101亿吨,占全球能源活动排放量的30%左右。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10吨,是全球人均水平的约1.4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大于7吨,是全球人均平均水平的1.4倍,已超过英、法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还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还会有一定的增量。

至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面临的另两重挑战,杜祥琬在演讲中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为40%,却消费了68%的能源;能源结构偏煤,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有待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与此同时,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只预留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仅为发达国家一半。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系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挑战艰巨。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防止一刀切

杜祥琬在演讲中特别强调,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调整的机遇。中国应借此机会逐步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占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杜祥琬分析了我国以及美、加、欧、日等国人均GDP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效提高,可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也即通过持续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碳达峰后,经济仍会持续增长,但人均碳排放不再随之增长。

“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杜祥琬表示,为此,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原则,鼓励已达峰的地区碳排放量不再增长,鼓励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增加“脱钩”。

在碳达峰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等措施,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推动发展模式增长转变。杜祥琬提出,根据中国工程院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控制在20亿吨,碳移除总量可以达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相当。

杜祥琬另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要把握好节奏,积极又稳妥地实现目标,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他表示,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杜祥琬提出了八大战略,分别是节约提效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和国际合作战略。

最后,杜祥琬表示,2030年的碳达峰是一个里程碑,2060年的碳中和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只是一个里程碑,它不是终点,人类社会还要前进发展,未来社会要靠未来的能源支撑,从未来能源的角度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现今“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阅读 150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