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依托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广西全面提升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立体复合经营效益。
截至2024年底,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发展惠及林农超过1200万人、林农年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
绿染大桂山
科学布局
优势品种惠民效益凸显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
广西是南方重要集体林区、重要生态屏障,林下空间充裕、资源丰富、生态良好,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在加快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集约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十四五”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系统谋划了各地及区直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将全区划分为桂北、桂西、桂中、桂东、桂南五大区域,分品种、分类别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圈,并赋予区直林场扩大经营规模、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任务,较好地解决了林下经济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谁来发展和怎么发展的问题。
广西优先发展林药、林菌、林蜂产业,推动局区共建示范区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基地 龙头企业 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金花茶、铁皮石斛、灵芝、竹笋等林下特色产品和林下道地药材”的要求和“依托六万大山、九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走向,多点布局林下经济重点发展基地”的总体布局。
林下养蜂
融水苗族自治县建成灵芝核心示范区400多亩,全县种植7000余亩,带动农户6300多户,从业人员超3万人。
田林县种植八渡笋24万多亩,年产量超12万吨,带动农户近1.2万户,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浦北县依托广西浦北县龙升红椎菌有限公司,走“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道路。全县鲜红椎菌年产量接近2700吨,带动1.5万多户林农从事红椎菌产业,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
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广西金秀汇萃本草瑶药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种植鸡血藤1.4万亩,带动250户林农发展中药材,户均种植56亩,年增收6万元。
凤山县以“公司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在石山地区发展核桃林套种十大功劳1.32万亩,带动近3000户,解决就业近2万人,2024年产量超500吨,产值超150万元,预计3年后稳产可达3万吨,年产值将超1亿元。
示范带动
激发森林食品开发活力
广西组织开展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等系列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带动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区域特色优势林下产业发展。
“我们有种植技术培训区、种苗培育区、科普展示厅、研发室、组培室、体验室……”广西金秀汇萃本草瑶药产业有限公司讲解员介绍道。基地是粤桂东西部协作项目,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对农户种植的药材也保价回收,已带动300多户农民种植,还安排100多位村民在基地务工。
目前,金秀县瑶药种植面积超19万亩,带动农民超3万人,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全区现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个、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5个、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6个,与林下经济相关的自治区现代产业示范园区15个,涉及林下中药材的自治区中药材基地31个、“定制药园”20个。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与广西仙茱制药有限公司、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共同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林下种植鸡血藤示范基地、“定制药园”,面积超4000亩。
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推进一场一品,建成连片500亩以上林下经济基地10余个,形成良凤江梅花鹿、高峰竹笋和灵芝、七坡鸡血藤、派阳山八角鸡、黄冕茶叶、东门五指毛桃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目前,全区已有涉林下经济产业企业近220家,其中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40余家,创林下经济品牌近190个。自治区林业局、中医药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桂十味”道地药材及区域特色药材品种,林下种植广西莪术、鸡血藤等中药材备受关注。高峰灵芝、浦北红椎菌、防城金花茶、环江菜牛、派阳山八角鸡等产品在世界林木业大会、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中备受青睐。
林下种植砂仁
创新驱动
多措深挖森林“粮库”潜力
为了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广西创新融资方式,推动林下经济发展。“2016年至今,自治区累计安排林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3.58亿元,撬动近9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林下经济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巧玉说。
广西采取“直接授信担保”“林权抵押 农业担保”等融资模式,帮助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解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全区还深入推行“政银担企”合作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林业等部门配合,针对林下经济等有融资需求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建档立卡”的方式,建立“林业部门推荐 农担公司担保 银行审批放款”的融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列入“政银企”林下经济贷款名录库的企业超过180家,向广西金融机构推荐林下经济等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向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授信担保放款超过1.5亿元。
自治区林业局会同中医药局等部门发布《广西道地药材目录》和《广西壮瑶等少数民族药材目录》;向财政、发展改革、乡村振兴及金融部门推荐林下经济企业(合作社)实施项目名单,协调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防城金花茶、融水灵芝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发布林下红椎菌人工促繁、林下铁皮石斛栽培、林下土当归种植技术规程,林下生态种植鸡血藤、中药材百部林下种植技术规程通过初审列入自治区地方标准备案备审。贺州等市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列入林长制会议议定内容。崇左市将部分林下种植产业列入以奖代补范围。金秀县出台《发展中药材 产业奖励办法》,明确对草珊瑚等9个瑶药品种给予奖补。兴安县申报“毛竹林下种植灵芝”方法获得国家专利。
林下种植灵芝
各地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落户广西,启动15万亩金毛狗脊人工培植和仿野生抚育。资源县引进修正药业集团打造修正集团资源医药健康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将陆续建成年产值10亿元,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链条。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与广西仙茱制药有限公司、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共同打造林下种植鸡血藤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华润三九(六安)中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南宁树木园、黄冕林场、大桂山林场、维都林场等区直林场合建基地,已种植三叉苦3600多亩。
未来可期
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杜官本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兼顾保护生态和农民生计,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激活了森林经济发展动能。
多年来,广西多方面强化对林下经济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林下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典型。但也应看到,林下经济发展还面临政策、资金、市场、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斯金平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应当科学合理使用林地,坚持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有序发展林下采集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特别是在粮食安全成为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可以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有效提高森林经营质量,深入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耕地资源约束、优化食物供给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蔡中平说。
林下休闲
他建议采取三种模式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一是创新生产模式。根据林业周期和生物习性,创新、丰富立体种养模式,加快构建林下有种植、林中有养殖、林上有采集、林间有旅游的立体复合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森林“四库”功能。
二是创新经营模式。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推广“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构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二三产高效联动、融合发展的格局。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林下经济与产业培育、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相衔接,加速创新资源的流通、交互、配置,促进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互联互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蔡中平介绍,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建设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推进“种植(养殖)基地 龙头企业 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400亿元,助力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供图)
资源县林下激活绿色动能
任兴 胡泽林 王荣英
桂林市资源县以独特的生态禀赋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描绘一幅“不砍树也能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该县以发展林下经济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86.75万亩,产值突破13.5亿元,惠及林农近11万人、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政府搭台夯实基础
资源县将林下经济视为“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资源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出台以来,县政府连续3年将林下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资金超2亿元,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森林康养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资源县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通过林地利用范围划定、产业奖补机制优化,对新种林下中药材的企业和农户进行产业奖补4000多万元,引导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资金使用上,资源县创新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力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等关键项目。2024年底,粤桂协作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全面建成,不仅打通了农产品流通链条,还带动当地近千人就业。
产业融合中药领衔
资源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药用植物1800多种。定位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该县设定每年新增3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的目标任务。
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资源县与修正药业、国药集团等国内知名药企以及桂林聚晖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合作,建成修正医药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石菖蒲、天花粉、“三木药材”等中药材种植,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2024年,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涵盖黄精、玉竹、罗汉果、钩藤、“三木药材”等特色品种,年产值近5亿元。
资源县还加大对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种植开发,引导聚晖生态农林公司发展林下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示范区2247亩,带动周边1300多个农户增收。每年七月半河灯歌节举办药膳大赛,推动药食同源产品走向全国。
资源县森林覆盖率67.66%,依托八角寨、资江等景区,引入中铁建、广西旅投等企业投资20亿元开发森林旅游项目。2024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5%,带动周边农户通过民宿、餐饮、特产销售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金融赋能破解难题
资源县聚焦林下经济发展需求,创新推出“药材贷”,年利率低至3.25%,期限长达5年,一次授信、按月付息,随借随还。符合条件的信用户、信用村屯和信用乡镇,还可享受“桂惠贷”优惠利率政策。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发放“药材贷”442笔,贷款金额超4000万元。
为确保“药材贷”等金融产品深入人心,资源县精心策划“送金融产品下乡”系列活动,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农户和经营主体,主动上门服务。县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药材贷”产品推行试点单位,不断简化流程,让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和经营主体能及时、高效贷到款。同时,银行积极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利用自有资源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帮助种植户销售产品。截至2024年底,平台累计为种植户销售农特产品5万余公斤,销售额300多万元。
围绕贷得款、种得好、卖得出,资源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县内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2024年,全县开展林下经济专项培训50余场,惠及农户超2万人次,推广高效种植技术12项,推动中药材亩产提升15%。
作者:张雷 谭石清 雷明旭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