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动态 > 正文

2024年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

媒体: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4/4/26 8:50:45

导语: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解读北京市近期出台的重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以及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贾秋淼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后,媒体记者集体前往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高碑店再生水厂进行实地采访。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二级调研员郭秋霖):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为大国首都,北京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天我们邀请媒体朋友来到朝阳区,围绕着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现场新闻发布和集体采访。作为本次发布地点的华能电厂,也是2023年度北京市25个低碳试点优秀项目之一,在稍后的通报中我们也会介绍相关情况。

下面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应对气候变化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以及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贾秋淼。我是本次现场新闻发布和集体采访的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处的郭秋霖。

今天的发布会上,发布嘉宾将解读日前出台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介绍本市低碳试点的创新做法和最新进展,并一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解读两项重要政策,介绍低碳试点成效。

明登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按照安排我向大家通报近期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和进展。

北京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战略部署,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近期出台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同时通过低碳试点不断探索创新低碳发展模式,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评估中位列前茅、被评为优等,北京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我从三方面给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厚植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色。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1月25日国务院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碳交易体系基本建立,碳市场成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制度。

北京市是全国试点之一,一直在探索和完善碳市场机制。2013年,北京市试点碳市场开市;2014年,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来规范碳市场管理。10年来,北京市试点碳市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覆盖了包括发电、石化及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近1300家单位,将全市约50%的碳排放量纳入管理。通过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配额管理、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建立绿电消纳补偿机制,开展低碳出行等碳普惠行动,极大激发了碳排放单位和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转型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同时,北京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户北京。

我们总结10年试点经验,并且衔接落实国家最新要求,北京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2024年3月9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推动实现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协同控制污染物排放。

《管理办法》共8章36条,包括总则、名单管理、配额管理、碳排放权交易、报告与核查、配额清缴、监督管理、附则。

其中,总则明确了严格碳排放管理,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权交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遵循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界定了全国碳市场和本市碳市场管理范围,明确生态环境、金融管理、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和区政府管理职责;鼓励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对碳排放单位实施名单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法人单位均纳入管理,其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000吨(含)为重点碳排放单位。对重点碳排放单位实施配额管理,配额发放包括免费和有偿两种方式,市必威体育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配额的发放及清缴管理。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明确重点碳排放单位及自愿参与交易的单位可参与碳交易;交易产品包括本市碳排放配额、本市审定的自愿减排量等,并明确了交易机构的任务和责任。实行碳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制度,强调碳排放单位对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鼓励重点碳排放单位消纳绿电;将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方式由“备案+目录库”调整为“设定符合条件+事后监督”;探索建立核查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综合评价核查工作的规范性及核查数据的准确性等。配额清缴部分规定了重点碳排放单位清缴配额的责任和方式。这是我们修订后的《管理办法》主要的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管理办法》,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影响力的北京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体现“排碳有成本、降碳有收益”,推动排放主体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厚植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色。

第二部分,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低碳试点的工作。“创新引领”推动“重点突破”,探索低碳发展有效路径。

为发挥创新对低碳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北京市创新开展了低碳试点工作,推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为科学谋划低碳发展道路积累经验和样板。

首先,部门联动,搭建低碳试点顶层设计。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低碳试点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十四五”本市低碳试点建设思路,聚焦低碳技术、排放单位、区域建设、气候投融资工具等4类试点,着力探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为带动全社会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

其次,分步实施,率先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2022年,密云区、通州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推动试点落地,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密云区、通州区构建气候投融资试点政策体系,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向必威体育及金融机构推送重点项目,城市副中心组团级“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多能耦合应用等项目获得金融支持。各项试点措施正在有序推进。

第三,成效初显,低碳试点工作多点开花。2022年,北京市先行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评选出12个先进低碳试点优秀项目,这些项目年减碳量可达到29万吨。2023年,全面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三类试点。共评选出14个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沼气发电、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碳足迹管理、低碳建筑材料、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应用,初步测算年减排量可达22万吨;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电力生产、高校等3个行业领域评选出5个低碳领跑者单位;6个气候友好型区域,包括3个社区、3个村。目前,2023年度低碳试点优秀项目通告已经发布,后续将对入选优秀案例开展多种形式的鼓励、宣传和推广,树立低碳发展样板。

第三方面关于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通过“预防为主”与“科学适应”并进,努力提升首都城市气候适应性。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产业、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作用叠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候变化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为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防范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依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锚定三个节点。《适应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把握四个原则。一是预防为主、主动适应,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运行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二是科技赋能、顺应自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三是突出重点、试点先行,聚焦气候变化敏感脆弱领域和关键领域,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四是多元参与、协同适应,形成适应气候变化强大工作合力。

抓好十项任务。一是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警系统,提升气候系统监测分析能力,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二是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提升城市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三是聚焦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城乡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提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四是针对核心区、中心城区、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城市副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施策,提高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五是围绕水资源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安全、水生态修复,强化水资源系统韧性。六是构建气候友好型生态系统,构建市级绿道系统,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七是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综合保障方案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能源安全运行。八是发展抗灾能力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九是提高公共健康领域适应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普及和应对宣传。十是提高灾害救援能力,建设灾害防治工程。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用好碳市场机制,强化低碳试点示范,深化适应气候行动,努力推动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打造“北京样板”,贡献“北京经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明登历处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的时间。

【媒体问答】

《中国环境报》北京记者站记者:我注意到刚才发布会提到《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界定了全国和本市两个碳市场管理范围。能否再具体解释一下这两个碳市场的关系,二者的功能有重叠么?谢谢。

李春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三级调研员):感谢您的提问。全国碳市场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强制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量的自愿市场,两者构成了国家碳市场体系,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发电行业作为首个行业纳入管理和交易范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22日正式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户北京。

地方碳市场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将继续承担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探索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任务,同时也是服务本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此次印发的本市碳市场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了两个碳市场的边界,符合全国碳市场管理范围的应纳尽纳,边界之外符合北京碳市场管理范围的纳入北京碳市场管理。比如说本市14家燃气电厂发电设施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碳排放量核定和配额的核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北京碳市场以对重点碳排放单位实施配额管理和交易制度为主,近1300家碳排放单位纳入管理,碳排放量占全市50%左右。同时,也鼓励自愿减排,已经有低碳出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普惠型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在北京碳市场交易。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在刚才的介绍当中提到,北京市作为全国碳市场试点城市之一,从2013年开始开展相关工作。碳市场是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再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体现?

李春梅:感谢您的提问。北京碳市场运行已经有10年了,其中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比如典型的发电行业,在2013-2017年期间通过煤改气,每度电碳排放强度下降了70%左右,2017年以后又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效率,燃气发电设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10%左右,2021年进入全国碳市场后,本市电厂配额保持整体富余,企业通过出售配额获得收益,充分体现“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理念。

又如,我们刚刚公布的电子制造业低碳领跑者企业京东方,2013年纳入碳市场初期,碳排放配额亏缺,需要从碳市场购买配额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18年以来通过建立企业的低碳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改、建设屋顶光伏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降、碳排放配额盈余。

另外,北京碳市场率先尝试碳排放核算规则与绿电消纳相衔接,在核定排放量时,明确“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就是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鼓励企业使用购买绿电。经统计,纳入碳市场管理的单位近3年来购买绿电的数量从9家增加到81家,购买的绿电量也从1亿度增到11亿度,而且购买绿电对企业也更加经济:经过测算,企业每使用1万度电,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6吨,购买碳配额的话需要600元左右,如果这一万度电是绿电的话,虽然购买的成本增加大约100元—200元,但不需要购买碳配额,这也体现了市场机制助力本市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另外,大家一会儿要去参观的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高碑店再生水厂,也都是北京碳市场的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实施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污泥沼气发电等节能降碳措施,在碳市场中获得更多的配额。谢谢。

央广记者: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京市面临的气候变化影响有哪些?

贾秋淼(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谢谢您的提问。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气候呈变暖趋势。北京的气候变暖趋势明显,1961-2020年我市区域年平均气温以0.45℃/10年的速度上升,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升温幅度。市域内最高气温超历史极值或极端阈值的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区域性跨季连旱和极端特大暴雨事件的发生频率加大。

此外,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产业、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作用叠加,导致我市受气候变化影响压力较大。极端强降水、连续高温热浪、极端低温事件等造成建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结构及功能面临极大应对压力;气候变化也通过温度变化和病虫害影响着农业系统和生态系统等。

具体来看,比如2023年北京的冷和热就都很极端,2023年北京市年平均气温12.7℃,这是1961年有7项记录以来最高,同时高温日数也是历史最多。从7月份开始出现快速大尺度旱涝急转,一直到7月份出现强降雨,引发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到年底12月中下旬创下最长连续低温纪录,这些都是气候变化的一些影响。

《北京日报》记者:北京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已开展了哪些比较重点的工作,可以帮我们再总结一下吗?下一步有一些重要的方向和内容请再介绍一下,谢谢。

贾秋淼:谢谢您的提问。实际上北京市近年来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将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明确考虑气候影响因素、充分体现适应理念。二是积极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了“大、小海绵体”相互融合格局。三是形成了北京特色的应急体制机制。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与监测预警体系精准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全面有效提升。

下一步,北京市将落实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的十大任务,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影响与评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将气候变化因素贯通到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对水资源、生态系统、能源、农业和公共健康等五大重点影响领域开展因地制宜的能力提升行动,将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城市适应的有效保障,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全市的适应能力。谢谢。

主持人:谢谢贾秋淼副主任。感谢各位发布会人员的介绍,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环节到此结束,稍后我们将前往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高碑店再生水厂的现场点位进行实地采访,请记者朋友们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统一乘车前往。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 574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