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固碳故事 > 正文

内蒙古巴彦淖尔上半年完成生态治理超300万亩(三北工程攻坚战)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斯日古冷
专业号:林森
2025/7/9 9:48:56

2025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聚焦“提质、兴业、利民”,全力跑出生态治理“加速度”,截至6月已完成治理301.52万亩。

巴彦淖尔市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在沙区上下风口、沙源区、路径区分区施策,在水源条件具备的区域,开展乔灌草、造封飞立体化综合施治,带网片区域化整体推进;在水源难以保障的区域,通过工程固沙、围栏封育等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确保治一片、成一片。

在科技治沙方面,选用抗逆性、耐盐碱、生命力强的树种草种,推广生态包、种子绳、保水剂、专用肥等节水抗旱新技术,依托三北工程研究院、中国林学会巴彦淖尔服务站等科研机构开展节水抗旱造林、盐碱地植被构建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巴彦淖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广林草、林药、林禽等“林草 ”模式,大力发展酸枣、肉苁蓉等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经济林1.62万亩,完成年初任务的80.9%。依托内蒙古自治区7个产业化项目打造水肥一体化梨树示范基地,巴彦淖尔市种植酸枣等林下中药材6000亩,建设保鲜库和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引进果酒、酸枣仁生产线各1条。

今年,巴彦淖尔持续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拿出更多保障措施,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规范以工代赈程序,各旗县区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中明确以工代赈的具体建设内容、用工环节、可提供就业岗位等内容,在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明确以工代赈比例要求。目前,全市已组建务工服务队47支,涉及农牧民2446人,承揽“三北”项目栽植等工程任务。1.7万名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参与工程建设,人均月收入6000多元。

图片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阅读 5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