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地处北纬53度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山林还笼罩在薄雾中,林场营林技术员高明已经背着GPS接收机和林相图出发了。露水打湿的裤脚沾着草籽,他踩过松软的腐殖土,在一块标有“抚育伐区07号”的界桩牌前停下,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油锯作业的最新进度。这位皮肤黝黑的林业技术员不知道,他鞋底的纹路早已与这片13.6万亩的森林抚育区形成了奇妙的“等高线”。
停伐令下的“断腕”时刻
2014年那个春天,对于在伐木岗位干了11年的高明来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转场。当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文件下达时,他正握着油锯站在放倒的樟子松旁——这个曾创下日伐木30立方米纪录的“采伐能手”,突然要变成“护林人”。
“第一次跟着股长上山,连目标树和霸王树都分不清。”高明回忆起转型初期的窘迫,至今仍有些赧然。为了搞懂《森林抚育规程》里的专业术语,他把两本规程翻得卷了边,对着林相图上的等高线琢磨到深夜。妻子常笑他“抱着书本啃树皮”,直到有一天凌晨3点,看见他对着台灯练习GPS找点,才知道这个倔强的伐木工人正在和自己的“过去”较劲。
3个月后,高明能闭着眼睛说出23种抚育采伐类型和10多种抚育方式,在实测中精准圈定补植地块。当他第一次独立完成500亩抚育区的验收时,老股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当年扛油锯的手,如今能拿罗盘GPS了。”
山林里的“质量闸门”
在龙河林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问山找高明,比GPS还准。”这位被称为“活地图”的技术员,手机里存着2000多张作业区照片,每条林班线的走向都刻在脑子里。最让人服气的,是他对质量的“死心眼”。
2020年深秋,高明发小老陈的作业组为了赶工期,提前申请验收一块割灌完成但残留少量枯立木的地块。“就差几棵树,睁只眼、闭只眼得了。”老陈递来的烟在两人之间尴尬地悬着。高明却黑着脸掏出设计图:“你看这等高线,这里要是留隐患,雨季塌方怎么办?”最终,老陈带着工人返工3天,当集团验收组随机抽中这块地时,一次性过关。
“13.6万亩抚育区,500多块监测样地,没出过一次不合格。”说起这些数字,高明的语气里带着股憨直的骄傲。在他看来,每一棵被保留的目标树,每一株补植的云杉苗,都是写在大地上的“生态答卷”。这份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让他在职业荣誉榜上留下深刻印记——2023年,他被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授予“最美育林员”称号,同年4月被漠河市授予“漠河市第一届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林区生态守护的标杆人物。
全国赛场的“草根传奇”
2021年3月,高明站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手里的解剖针比当年握油锯时抖得更厉害。面对从未见过的南方树种标本,这个只有技校文凭的林区工人却凭一本翻烂的《北方树木图鉴》,硬是“啃下”500多道试题。备赛时,他把病虫害特征编成顺口溜:“松材线虫蓝灰叶,天牛蛀孔流树脂”,连梦里都在念叨。最终,他凭借扎实的功底拿下全国三等奖,书写了从大山走向全国赛场的“草根传奇”。
这种对林业技术的钻研精神,在后续职业历程中持续绽放光芒。2024年5月,高明代表林业局参加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首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斩获集体二等奖与个人三等奖,再次以实力证明了林区技术工人的专业素养。
当油锯的轰鸣渐次消隐,他用罗盘GPS画出的等高线、用脚步丈量的林班线,正在林海深处勾勒出新时代的生态年轮。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