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气候变化 > 正文

孔锋:北京本轮极端强降雨,为何破坏力这么强?

媒体: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作者:孔锋
专业号:林森
2025/7/31 8:25:20

近日,北京遭遇了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北部山区损失严重。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本轮降雨持续时间长,致灾成害的破坏力显著增强。结合最新气象数据和灾害特征,北京本轮极端强降雨导致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叠加、地形效应放大、管网系统承压等因素共同作用。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石洞子村村口路段正在抢修。

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此次降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偏北且稳定,其外围暖湿气流持续向华北输送水汽。同时,台风“竹节草”虽未直接登陆,但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格局,其外围偏东气流与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形成“接力”,将热带洋面的大量水汽远程输送至北京。此外,高空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华北剧烈交汇,激发了强对流天气,导致降雨强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北京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成为极端降雨的“放大器”。燕山、太行山对西南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使得山前地区的密云、怀柔形成强降雨中心。更关键的是,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与高空西南风形成“定向输送”,导致对流云团沿山脉前沿持续生成并向东北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多个雨团连续过境同一区域,导致降雨量呈几何级累积。

7月26日夜间,怀柔东峪单小时降雨95.3毫米、密云黄土梁6小时降雨315.3毫米,属于特别极端情况。按降水强度划分,24小时降水量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北京本次暴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最大降水量达到了543.4毫米,543.4毫米已经是“特大暴雨”标准的两倍多。北京的平均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543.4毫米相当于四天下了近一年的雨。

95.3毫米,相当于1平方公里区域1小时内被泼了38个标准泳池的水(按长50米、宽25米、深2米计算),直接“硬灌”近10公分深的水在地面。我国多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1-3年一遇”,对应小时雨强约30-50毫米,95.3毫米/小时的雨强已远超这一标准,其破坏力远超常规降雨。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持水能力增强,有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大气水汽含量增加约7%。北京2023年7月底遭遇的暴雨,是北京14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而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年份,属于异常偏早。气候模型显示,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度持续提升,短时强降雨事件概率显著增加,此次极端降雨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气候变化背景下,超大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截至7月28日24时,北京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涉及兴阳线、西火路等16条线路仍未修通;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设施共损毁光缆62条、基站退服1825个。北京市水务局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积水内涝橙色预警,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朝阳区等中心城区存在积水内涝较高风险(橙色风险)。北京排水集团启动防汛一级响应,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52组,出动防汛人员3162人,并在桥区部署每小时9800立方米抽排能力的抢险单元。

仍需考虑的是,短时降雨量是否会超管网承载极限,城市系统应对能力或面临极限挑战。而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山区松散堆积物在雨水浸泡下稳定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灾害破坏力。

目前,北京已全面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市民原则上居家办公、减少外出,关闭全市所有景区等。

此次极端强降雨再次提醒,气候变化背景下超大城市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各大城市需要不断完善排水设施、防范山区灾害链风险、提升基础设施抗灾标准等。未来还应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能力,提升城市韧性,并在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下推动系统性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

来源:红星新闻客户端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主任、副教授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责编:刘铮

阅读 6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