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这是我国首部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门法规,将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会议指出,要有序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做好养护救治科技攻关和科普宣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技创新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家林草局先后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我国科学家在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树龄鉴定、健康评估、抢救复壮、资源扩繁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扦插繁殖了黄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银杏和汉武帝挂甲柏子代苗,攻克了古树名木内部缺陷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形成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综合复壮措施,发布了古树普查、鉴定、复壮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社会各界通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出版画册、推出专题报道、评选最美古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科学保护理念,让群众感受古树之美,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人民日报推出《保护古树名木 维护生态安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中国林学会组织开展“寻找中国最美古树”活动,各地结合实际,充分应用多种有段和途径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但是,当前我国古树名木的科技支撑还存在短板,技术手段仍较落后,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加强,在古树名木养护救治、树龄鉴定、种质资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和领域仍存在技术瓶颈,部分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强。全国散生古树中,生长势濒危的有2万多株,亟待救治。
会议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不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今后,应当集中攻克古树名木长寿基因与衰退机制、复壮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古树名木树龄无损鉴定设备研发、濒危古树抢救复壮、扩繁和遗传改良等关键技术难题,尽快制定修订古树名木分级保护、日常养护的技术规范,广泛开展衰弱濒危古树名木养护救治,创新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古树名木、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