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固碳故事 > 正文

浙江衢州碳汇试点“数智”先行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柯宗 张佳俊
专业号:谢昊文
2025/7/30 17:29:46

作为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市,浙江省衢州市坚持以林业碳账户为突破口,构建起数字赋能、场景融合、县域创新的林业碳汇发展模式,在林业碳汇管理、价值转化和机制创新上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绿色金融 双碳行动”的改革范例。

数字赋能

“碳账户就像森林的‘银行账户’,存的是‘绿水青山’,取的是‘金山银山’。”衢州市林业局国土绿化处(森林碳汇处)处长方远鹏介绍,衢州以林业碳账户为“底座”,打通了数据采集、碳汇核算、项目开发链条。

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碳账户48.95万个,森林植被碳储量达2400万吨。依托该“底座”,衢州开发碳普惠、碳金融、碳监测、碳项目四大场景,助力全省21.27万亩“浙林碳汇”项目开发实现落地上图,并成功嵌入CCER项目开发功能,解决多项项目开发流程中的痛点。

同时,创新推出“浙里种树”应用,吸引41.5万人次以扫码种树、认养等方式参与义务植树并获碳积分,普及“双碳”理念。

县域创新

立足“一县域一特色”,衢州6个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碳汇发展模式。

柯城区创新“一村万树”林碳期权模式,打造“种植树木—认购树木—认购碳汇”全链条,让乡村零散林木成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衢江区开发“乡村碳汇宝”,建设“碳普惠”场景,激活乡村碳汇交易“微循环”。

龙游县依托竹资源优势,开展竹林收储交易,推动笋竹加工产业集聚,构建“竹林碳汇 低碳制造”循环经济。

江山市与高校合作开发“竹木固碳程序”,量化竹木制品固碳价值,助力竹木产业绿色升级。

常山县聚焦28万亩油茶资源,探索“增汇 减排”低碳经营路径,构建可复制的油茶产业碳汇模式。

开化县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深耕造林与森林质量提升,筑牢“绿色碳库”基底。

衢州向亚运会、乌镇峰会等大型会议(活动)出售“浙林碳汇”,签约25家省内公共机构以购汇抵排,完成浙江省首例“碳汇赔偿”案件,创新“环境修复 碳汇补偿”模式,并通过“碳金融”将碳账户与绿色信贷结合,撬动金融支持100.7亿元,实现“碳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

科技引领

衢州联合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柯城、衢江布设智能监测点,实时传输森林碳储量数据,实现“水表式”精准监测。

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制定《林业碳账户平台建设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开创单株树碳计量方法,参与起草浙江省首个《森林植被碳储量计量监测规范》地方标准,为全省碳汇核算提供统一技术规范。2024年,衢州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分享碳账户实践,获国际专家高度认可。

下一步,衢州将以“1161”为抓手——迭代一个数字化平台、完善一套监测系统、打造六大示范、申报一个国家级标准,持续深化林业碳汇试点,在CCER项目开发、全域碳汇监测、县域模式创新上攻坚突破,努力形成具有衢州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林业碳汇“金名片”。

阅读 8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