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眼下,温州瓯海区正在积极构建科创平台集群,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塑造哪些发展新优势?浙江日报温州分社特别策划《寻“新”记》系列报道,寻访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故事,本期走进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正负两极,用蓝色外衣包裹,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电池,背后撬动的是万亿级产线。日前,记者在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温大碳中和研究院”)看到了团队研发的钠离子电池,“相比目前市场很卷的锂电池赛道,我们期待探寻出一个新市场。”该院院长侴术雷说。
侴术雷院长(中)带队研究。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新能源市场方兴未艾,锂离子电池凭借轻便耐用、充电快、低成本等优势占据主流,但其安全性一直饱受关注。对于业内来说,钠离子电池研究是一个新的赛道,安全性较高、适用高低温环境,并且其资源丰富、成本更低,有不易受限于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波动等优势。
2021年,温大碳中和研究院由温州大学与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落地国际钠离子电池研究领域顶尖青年人才侴术雷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推动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在位于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22号楼的温大碳中和研究院,记者看到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各式研究。“每一个材料的变化都会改变电池的性能。”侴术雷教授介绍,在正极材料方面,团队研发出高性能的普鲁士白,其以单晶大颗粒、无结晶水、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展现了卓越的电化学性能。这一成果标志着团队钠离子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温大碳中和研究院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受访者供图
在此基础上,温大碳中和研究院团队成功孵化了温州钠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了普鲁士白正极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千吨级普鲁士白正极材料产线,已正式投产,设计年产1200吨。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获得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的战略投资,将加速其市场推广和应用。
不仅如此,团队也在负极材料上探索。借助温州丰富的竹资源,团队制作竹基硬碳作为钠电池负极材料,发现其性能高、成本低,为此,团队搭建了硬碳负极材料百吨级预处理中试线,并启动了千吨级产线的投融资项目。此外,团队招引人才,研究新型电解质盐,加进电解液中,使得钠电池表现出更好性能,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温大碳中和研究院研发的竹基硬碳。记者 王艳琼 摄
“我们就像种菜、烧菜的人,不停调整菜品原材料,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加工制作好美味的菜肴。”侴术雷教授形象地比喻钠离子电池项目科技创新的过程,在他看来,钠离子电池量产将大大提升电能的利用率,减少电能的浪费,进一步助力我国双碳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钠电池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广泛应用于启停电源、储能电站等领域,成为新的万亿级产业。
实际上,温大碳中和研究院落地温州刚满4周年,团队最开始仅10人。借助人才政策,研究院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成功引进海内外青年博士30余人。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全国各地人才140多人。与此同时,借助科技创新政策,研究院获得政府专项研发经费支持,并配套5000余平方米研发与中试场地,为团队提供了后勤保障。正是这样的配合,团队才能“大展拳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温大碳中和研究院研发产线。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好消息传来,依托温大碳中和研究院建设的“全省特种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逾45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17项。未来,研究院将继续聚焦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加速千吨级普鲁士白正极材料产线达产,推动硬碳负极材料千吨级项目的产业化落地。
“我们将竭力突破关键技术,为解决钠离子电池在极端温度下能量高效转化存储、关键材料设计理论及规模化应用技术不清晰等重大科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侴术雷教授说。
来源:潮新闻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