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动态 > 正文

当拉尼娜叠加全球变暖,气候“冷信号”为何难挡升温浪潮?

媒体:澎湃新闻  作者:刁凡超
专业号:林森
2025/3/20 9:02:21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监测报告,2025年1月是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监测到的最热1月,2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三高的2月。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表示,2月延续了过去两年观察到的创纪录或接近纪录的高温趋势。

而实际上,从去年12月开始,热带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但为何仍出现全球高温趋势?拉尼娜的降温效应“失灵”了吗?

拉尼娜状态下的气候异常

2024/2025年冬季,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偏高。欧洲、俄罗斯、北美洲北部等地气温偏暖最明显,但季内阶段性起伏大,如美国在1月初经历强寒潮和强降温过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也在1月底发生了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寒潮过程。

在降水方面,全球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亚东部、非洲中北部、北美洲南部等地降水异常偏少,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气象干旱,而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降水异常偏多,部分地区遭遇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顾薇表示,每年全球各个地区的气候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而导致气候异常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包括人为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也包括海洋、大气等自然条件的波动,例如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北极涡旋等。

2024/2025年冬季,我国南方地区、非洲中东部等地的干旱少雨现象主要体现出拉尼娜状态的典型影响。

拉尼娜状态下我国是否出现“冷冬”?

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在多数的拉尼娜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更加频繁,我国冬季易出现气温偏低的情况。

顾薇介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拉尼娜发生后我国出现冷冬的概率显著减小。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除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和全球变暖因素以外,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其他因素也会产生一定作用。”

顾薇解释,2024/2025年冬季,尽管大气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拉尼娜年的特征,导致我国的冷空气过程较为活跃,出现了10次冷空气过程,但受全球变暖的持续影响,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仍然偏高。

此外,北极涡旋等一些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阶段性变化是导致冬季气温出现阶段性起伏的主要原因。因此,单纯将拉尼娜与冷冬关联起来并不科学。

拉尼娜对春夏的影响仍在

“2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所回升,当前拉尼娜即将结束,预计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ENSO中性状态。”顾薇介绍。

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往往有滞后性,拉尼娜状态结束后,其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对接下来1—2个季节的气候影响较为明显。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受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异常影响,春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层低层大气易出现异常气旋式环流,不利于暖湿气流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导致华南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就我国而言,在今年的春夏季,多雨区容易出现在北方地区;就全球而言,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能因降水偏多而导致洪涝灾害,阿根廷东部等地区则可能由于降水偏少而出现干旱。

 

阅读 10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