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气候变化 > 正文

解密“气候密码”,有新进展

媒体:中国能源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5/5/5 10:09:08

1.4亿年前牡蛎化石解密温室地球时期的“气候密码”。

科学家解密牡蛎化石中的“气候密码”。通过研究1.4亿年前的牡蛎化石,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在恐龙横行的白垩纪早期,地球虽然处于高温气候温室气候时期,但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温差,甚至会存在和现今地球两极永久性冰川状态完全不同的周期性冰川。相关研究成果3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图片

▲双壳(牡蛎)化石与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供图

以牡蛎为代表的增生生物,其壳体像树轮一样,每年形成明暗交替的生长纹。夏季高温时,壳层生长较快、结构疏松,形成“亮带”;冬季低温时,生长减缓、结构致密,形成“暗带”。“这些生物贝壳就像自然界的时光记录仪,它们详细记录了地球气候变迁和生态系统演变的历史。研究这些远古贝壳,能帮助我们为未来生态发展找到科学方向。”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说。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通过研究牡蛎化石上的生长纹路,采用精密仪器分析这些“自然温度计”的化学成分,确认化石保存完好未受破坏。他们发现,早白垩世,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天水温比夏天低10℃至15℃,和现在该区域季节温差相当。通过气候模拟发现,当时可能有季节性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就像现在夏天格陵兰冰盖—冰川融化那样。

当前,人们常把全球变暖简单理解成“越来越热”。但最新研究提醒我们,气候系统经常会喜怒无常:温室气体增加可能让季节温差更大、极端天气更多,而不会均匀升温。研究发现,1.4亿年前地球上那些转瞬即逝的冰川,可能是当时大规模火山喷发与地球轨道周期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提示我们即使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局部地区的重大地质事件叠加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出现意料之外的降温事件

丁林表示,这项研究如同为古老气候图景打开一扇新窗,打破温室气候单一叙事,不仅刷新了我们对远古气候的理解,也为预测未来全球变暖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科技日报

End

阅读 11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