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双碳资讯 > 气候变化 > 正文

气候智慧型造林新范式助力碳中和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美男
专业号:林森
2025/7/30 7:25:48

近日,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中国林科院刘世荣院士团队发布了“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为我国新一轮国土绿化与碳中和协同目标提供了科学支撑和空间布局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据研究预测,到2060年,我国部分主要造林树种的适生区域将因气候变化缩减12.1%至42.9%。若缺乏因地制宜的树种配置策略,可能导致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甚至引发生态系统退化风险。为此,团队识别出气候变化背景下全国4320万公顷优先造林的适宜区域,提出多树种科学配置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可合理布局约460亿株适应性强的优势树种,预计可新增38.2亿吨碳储量。这一成果为我国国土绿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此外,团队还利用全国40余万个森林样地数据,结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开展模拟预测,揭示了2020—2100年间我国森林将新增136±15亿吨碳储量。通过优化森林经营方式,有望进一步提升23亿吨碳储量,并在木材产品中可以稳定储存约19亿吨碳。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适地适树”的科学配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量化依据。

刘世荣指出,我国造林事业正加快从“能种、快种”向“种得准、种得稳”转型。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树种-气候适宜性变化不确定性,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主要造林树种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域动态变化,提出了“优选树种-优选地块-优化轮伐期”的空间配置策略,助力提升造林质量与生态系统碳汇韧性。我们不仅要关注种多少树,更要关注种得对、长得好、固得久,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多元、气候适应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本次提出的新范式,系统整合了“保碳、增碳、扩碳、延碳”四类协同增汇路径,强化了气候适应性与时空结构优化的联动策略,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以及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图片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阅读 5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